您当前所在位置:重庆自考网   /   备考试题   /   

2022年自考27484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2-06-29 14:53                       关注次数:                      

自考复习需要重视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是围绕大纲来的,所以复习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再结合考试大纲来弄懂重点、难点、疑点。因为考试大纲一般都是含有命题来指导思想工作、考试范围、命题要求等重要信息。为了辅助各位考生学习,重庆自考网自考频道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7484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自考27484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现今是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和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本课程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主要讨论如何有效而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不针对特定的某种通信系统,而是从一般通信系统的模型入手,讨论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以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线索,以模拟通信系统为基础,重点讨论数字通信系统,具体包括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信源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及同步原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考者掌握并理解通信的含义和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模拟通信调制的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掌握并理解数字基带系统、带通系统及最佳接收系统中的传输技术;掌握信源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及同步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以《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等课程为先修课,为后续进一步拓展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奠定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和数字带通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及性能分析等知识点;次重点包括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及差错控制编码等知识点。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升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通信、通信系统的相关概念、定义、原理框图、信号表达式、信号波形、重要结论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通信系统概念、工作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通信系统中采用相关技术的确切物理意义及其不同适用条件,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方法中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系统某项特定的指标要求,对简单通信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分析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还可运用本课程中的少量知识点,利用简单的信号与系统知识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如简单的性能指标计算、信号波形绘图等。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针对完整的模拟或数字通信系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系统调制解调原理框图,推导各级信号表达式,分析系统性能指标,并给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通信的发展;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息、消息、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等概念;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信息度量的计算;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二、课程内容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系统模型;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识记:通信;电信;消息;信息;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领会:信息、消息和信号的含义及其联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 通信系统模型

识记: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带通信号;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领会: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和带通信号的关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的优点和缺点。

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识记: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领会:按调制方式进行通信系统分类;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

4. 信息及其度量

识记:信息量及其单位;熵。

领会:信息度量的方法;信息量与概率的关系;信息量的统计平均。

简单应用:离散信源信息量的计算;离散信源熵的计算。

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识记:有效性;可靠性;频带利用率;信息速率;码元速率;误码率;误信率。

领会: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及可靠性的衡量指标。

简单应用:频带利用率计算;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计算;误码率及误信率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消息、信息、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分类;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信息量及熵的计算;码元速率、信息速率及误码率的计算。

第二章 确知信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定义和区别;掌握并理解功率信号的频谱和功率谱密度,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掌握并理解确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二、课程内容

2.1 确知信号的类型;

2.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2.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确知信号的类型

识记:确知信号;能量信号;功率信号。

领会: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区别。

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识记:功率信号的频谱;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能量信号的能量谱密度;功率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领会: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区别;频谱和频谱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常用信号(单位冲击函数、方波、三角波、冲击函数序列等)能量(或功率)及其谱密度计算。

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识记: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

领会:自相关函数的性质;自相关函数与能量(或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简单应用:功率(或能量)信号自相关函数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功率信号、能量信号、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等概念;能量和功率的计算;相关函数和谱密度的计算。

第三章 随机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随机过程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各态历经性、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掌握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性质和分布函数;理解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性质;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表达式和统计特性;掌握正弦加窄带高斯噪声的统计特性;掌握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性质。

二、课程内容

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2 平稳随机过程;

3.3 高斯随机过程;

3.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5 窄带随机过程;

3.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识记:随机过程;分布函数;均值;方差;相关函数。

2. 平稳随机过程

识记:严平稳随机过程;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各态历经性;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领会:严平稳随机过程和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关系;随机过程各态历经性和平稳的关系;自相关函数的性质;维纳——辛钦定理。

简单应用:随机过程均值、方差及相关函数的计算;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计算。

3. 高斯随机过程

识记: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变量。

领会:高斯随机过程的性质;高斯随机变量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领会: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输出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5. 窄带随机过程

识记:窄带随机过程。

领会:窄带随机过程的同相——正交表示形式;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领会: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识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低通白噪声;带通白噪声;窄带高斯白噪声。

领会:白噪声及带限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

四、本章重点、难点

严平稳、广义平稳及各态历经性的含义与意义;平稳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高斯过程的性质;窄带高斯过程的同相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高斯白噪声的性质;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等的计算。

第四章 信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道的定义、分类和模型;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连续信道容量的计算。

二、课程内容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无线信道

识记:信道的定义;信道的分类;电波传播的分类。

2. 有线信道

识记:有线信道的分类。

3. 信道的数学模型

识记:调制信道;编码信道;加性干扰;乘性干扰;恒参信道;随参信道;时变信道。

领会: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模型。

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识记:频率失真;码间串扰;相位失真;多径效应;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

领会:恒参信道传输特性的描述;恒参信道的非理想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5. 信道中的噪声

识记:噪声的分类。

6. 信道容量

领会:连续信道容量公式的含义;连续信道容量C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信号功率S及噪声功率谱密度n0的关系。

简单应用:利用连续信道容量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调制信道及编码信道的模型;恒参及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连续信道容量理解及相关计算。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调制的目的;掌握线性调制(AM、DSB、SSB)的调制解调原理及性能分析;了解VSB的原理;掌握FM及PM的调制解调原理及FM系统的性能分析;掌握门限效应及频分复用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原理;

5.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5.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5.6 频分复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原理

识记:调制;载波调制;已调信号;幅度调制;调制效率;相干解调;包络检波。

领会:调制的作用和目的;线性调制的含义;AM/DSB/SSB的调制解调原理及框图、信号时域表示及频谱;AM调制的过调幅现象。

简单应用:调制效率的计算;AM/DSB/SSB信号的时域表示。

综合应用:AM/DSB/SSB的调制解调框图的绘制、时域信号推导及频谱计算。

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识记:调制制度增益;门限效应。

领会: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的含义;门限效应产生的条件;AM/DSB/SSB系统接收机前端带通滤波器的作用。

综合应用:AM/DSB/SSB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包括系统带宽、解调器输入输出信噪比及调制制度增益等的计算。

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识记:调频(FM);调相(PM);调频指数;调相指数;窄带/宽带调频;FM和PM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领会:瞬时频偏、瞬时相位、最大频偏、最大相偏等之间的关系;FM与PM的关系;窄带调频和AM调制的区别和联系;FM调制过程中的功率分配;FM信号的产生方法;FM鉴频器解调的原理;。

综合应用:FM/PM系统的时域信号表示及频谱的推导、调频(调相)指数及信号带宽计算。

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识记:鉴频器;预加重;去加重。

领会:鉴频器解调的原理;鉴频解调器输出噪声功率谱特性;小信噪比条件下鉴频器解调的门限效应现象。

综合应用:FM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包括输入输出信噪比、带宽及调制制度增益等计算。

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识记:AM/DSB/SSB/FM信号带宽及调制制度增益。

领会:同等条件下SSB和DSB系统的性能比较。

综合应用:AM/DSB/SSB/FM系统的综合性能分析和比较。

6. 频分复用

识记:频分复用。

领会:频分复用的实现方法。

四、本章重点、难点

AM/DSB/SSB/FM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及有效性和可靠性性能分析计算。

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表示及其频谱特性;常用传输码型的编码译码及特点;掌握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及抗噪性能分析;掌握眼图的概念;理解采用部分响应技术的目的及实现方法;掌握时域均衡原理及迫零均衡器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

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6.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6 眼图;

6.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识记: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系统;归零(RZ)波形;非归零(NRZ)波形;差分波形(相对码波形);绝对码波形。

领会:常用基带信号(单极性、双极性、RZ、NRZ、差分)波形的特点;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简单应用:单/双极性RZ和NRZ矩形脉冲功率谱计算。

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识记:基带传输码型选择原则;AMI、HDB3、双相码、CMI码及块编码的概念。

领会:AMI和HDB3码的特点及其编译码方法。

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识记:数字基带信号传输框图;码间串扰。

领会: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及信号表示;码间串扰产生的原因。

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识记:奈奎斯特带宽;奈奎斯特速率;余弦滚降;滚降系数。

领会:消除码间串扰的基本思想;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和频域条件;余弦滚降特性;余弦滚降信号带宽与奈奎斯特带宽的关系。

简单应用:求基带信号的奈奎斯特带宽、传输带宽和频带利用率。

综合应用:利用无码间串扰的时域(频域)条件讨论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串扰。

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综合应用:二进制单(双)极性基带系统的误码性能分析。

6. 眼图

识记:眼图。

领会:眼图的形成原理及其功能;眼图与码间串扰、噪声的关系;眼图模型可以决定的几个参数(最佳抽烟时刻、定时误差灵敏度、判决门限、噪声容限、抽样失真、过零点畸变等);二进制与多进制波形眼图的区别。

简单应用:二进制波形眼图的绘制。

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识记:奈奎斯特第二准则;部分响应波形;部分响应系统;差错传播;相关编码;均衡器;峰值失真;均方失真。

领会:部分相应波形的思想;第I类部分响应波形的“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过程;时域均衡的原理;峰值失真准则和均方失真准则的意义。

综合应用:迫零均衡器的设计。

四、本章重点、难点

常用基带码型(AMI、HDB3)的编译码;无码间串扰的时域/频域条件;基带传输系统的奈奎斯特带宽(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等计算及码间串扰性能分析;迫零均衡器的设计。

第七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理及抗噪性能分析;理解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掌握多进制调制系统的概念;掌握QPSK和QDPSK的调制原理。

二、课程内容

7.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7.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7.4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识记:数字调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二进制调制;多进制调制;相对相移键控;相对码;差分编码;差分译码;相位模糊;二进制调制系统带宽。

领会:2ASK、2FSK、2PSK及2DPSK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信号时域频域表示及波形;2PSK相干解调中的“倒π”现象;差分编译码规则。

综合应用:2ASK、2FSK、2PSK及2DPSK系统调制解调原理框图的绘制、系统各部分信号波形绘制、带宽计算等。

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识记:2ASK、2FSK、2PSK及2DPSK系统误码率公式。

领会:2ASK、2FSK及2DPSK系统误码率推导及在相干和非相干解调方式下的抗噪性能差异。

综合应用:2ASK、2FSK、2PSK及2DPSK系统误码率计算。

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领会:2ASK、2FSK、2PSK及2DPSK系统在相同条件下的抗噪性能、带宽及对信道敏感性的比较。

4.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识记:多进制调制的原理。

领会:QPSK和QDPSK调制原理、相位关系及星座图;星座图与调制系统的关系。

综合应用:QPSK和QDPSK调制系统框图的绘制,信号带宽计算等。

四、本章重点、难点

二进制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信号表示、时域波形及调制解调系统各点波形;二进制调制信号带宽及频带利用率计算;二进制调制系统性能分析;QPSK和QDPSK的相位关系、星座图及调制原理框图。

第九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准则;掌握确知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结构、误码性能和最佳信号形式;理解匹配滤波器及其与相关器的等效关系;理解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掌握基带传输系统的最佳化。

二、课程内容

9.1 数字信号的统计特性;

9.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3 确知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9.4 确知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误码率;

9.7 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9.8 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接收法;

9.9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数字信号的统计特性

识记:先验概率;k维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领会: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

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识记:最佳接收准则;错误转移概率;后验概率;最大似然准则;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领会:最佳接收准则中“最佳”的含义;最大似然准则和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的关系。

3. 确知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识记:最佳接收机概念及原理框图;相关接收。

领会:利用最佳接收准则构造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简单应用: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原理框图的绘制。

4. 确知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误码率

识记:相关系数;二进制等能量数字信号的误码率公式。

领会:波形相关系数与误码率及最佳信号形式之间的关系。

5. 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领会:二进制信号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6. 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接收法

识记:匹配滤波器。

领会:匹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及冲激响应;匹配滤波接收和相关接收的关系。

综合应用:求解信号匹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冲激响应及信号响应波形,并利用匹配滤波器设计最佳接收机。

7.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识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领会:理想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构造。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最佳接收准则和最大似然准则的含义;波形相关系数与误码率及最佳信号形式的关系;匹配滤波器和相关器的关系;最佳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匹配滤波器传递函数、冲激响应和输出信号的求解,以及利用匹配滤波器设计最佳接收机;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特性。

第十章 信源编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抽样定理;理解自然采样和平顶采样区别;掌握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掌握PCM原理和A率13折线编译码原理及信号带宽;掌握增量调制的原理、信号带宽和信号量噪比分析;掌握时分复用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10.1 引言;

10.2 模拟信号的采样;

10.3 模拟脉冲调制;

10.4 抽样信号的量化;

10.5 脉冲编码调制;

10.7 增量调制;

10.8 时分复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引言

识记:信源压缩编码;信源无损压缩;信源有损压缩。

领会: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个步骤。

2. 模拟信号的采样

识记:奈奎斯特抽样速率;奈奎斯特抽样间隔。

领会:低通抽样定理;带通抽样定理。

简单应用:低通(或带通)模拟信号最小抽样频率的计算。

3. 模拟脉冲调制

识记:脉冲振幅调制;脉冲宽度调制;脉冲位置调制;自然抽样;平顶抽样。

领会: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波形和频谱间的区别和联系。

4. 抽样信号的量化

识记: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量化噪声;信号量噪比;A律压缩;μ律压缩。

领会:量化的原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区别;非均匀量化的优点;13折线压缩特性对A律的近似。

简单应用:均匀量化器信号量噪比的计算。

5. 脉冲编码调制(PCM)

识记:自然二进码和折叠二进码的编码规则;A律13折线PCM编码的编码规则。

领会:逐次比较型PCM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简单应用:PCM信号码元速率和传输带宽的计算。

综合应用:利用逐次比较型PCM编码器对信号进行PCM编码,以及编码量化误差和译码量化误差的计算;7位PCM码与11位线性码间的相互转换。

6. 增量调制(ΔM)

识记:过载量化噪声;最大信号量噪比。

领会:ΔM的基本原理;不过载的条件和编码范围。

简单应用:ΔM信号最大信号量噪比的计算。

7. 时分复用

识记:时分复用的概念。

简单应用:时分复用信号码元速率和传输带宽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低通抽样定理和带通抽样定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比较;均匀信号量噪比的计算;逐次比较型PCM编码器的工作原理;A律13折线PCM编译码及量化误差的计算;PCM信号传输速率和带宽计算;ΔM信号最大信号量噪比的计算。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差错控制的常用技术;掌握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理解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掌握线性分组码概念及编译码原理;掌握循环码的概念及编译码原理;掌握卷积码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

11.1 概述;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1.3 纠错编码的性能;

11.4 简单的实用编码;

11.5 线性分组码;

11.6 循环码;

11.7 卷积码。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概述

识记:常用差错控制技术;随机信道;突发信道;混合信道。

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识记:分组码的概念;码重;码距;汉明距离。

领会:最小码距和纠检错能力的关系。

简单应用:分组码码距、码重、纠检错码位数的计算。

3. 纠错编码的性能

识记:编码增益。

领会:纠错编码改善系统性能的原因。

4. 简单的实用编码

识记:奇偶监督码编码原理;二维奇偶监督码编码原理。

领会:奇偶监督码的检错原理和检错能力。

简单应用:奇偶监督码的编码。

5. 线性分组码

识记:代数码;线性码;系统码;校正子;汉明码;监督矩阵;生成矩阵。

领会: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及特点;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关系;汉明码的特点。

综合应用:线性分组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计算以及利用生成矩阵进行编码。

6. 循环码

识记:循环码的概念。

领会:循环码的特点及编译码原理;循环码生成多项式的特点及生成矩阵的构造。

简单应用:利用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构造生成矩阵。

7. 卷积码

识记:卷积码的概念及表示;编码约束度;编码约束长度。

领会: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四、本章重点、难点

纠错码的基本原理及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及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计算;循环码编译码原理及其生成多项式特点和生成矩阵的构造。

第十三章 同步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及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掌握码元同步的方法及码元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群同步的方法及性能。

二、课程内容

13.1 概述;

13.2 载波同步;

13.3 码元同步;

13.4 群同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概述

识记:载波同步的概念;码元同步的概念;群同步的概念。

2. 载波同步

识记:载波同步的分类。

领会:平方环和Costas环进行载波同步的原理及框图。

简单应用:载波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3. 码元同步

识记:码元同步的分类。

领会:超前/滞后门同步原理及框图。

4. 群同步

识记:群同步的集中插入法和分散插入法;假同步概率;漏同步概率。

领会:集中插入法和分散插入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假同步概率和漏同步概率的关系;同步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及其转换。

简单应用:假同步概率和漏同步概率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Costas环载波同步原理;载波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超前/滞后门同步原理;群同步的集中插入法和分散插入法的区别及假同步概率和漏同步概率的计算。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本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本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都能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通信原理(第7版)》,樊昌信、曹丽娜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5学分。

根据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段)的学习要求以及本课程的特点,考生在进行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的联系,以便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学习教材具体每一章内容前,自学者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本课程知识点较多、范围比较广泛。全书以“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主线,将所有内容融为一个整体,各章又有相对独立性。自学者应根据大纲要求,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深刻领会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其次,应当掌握通信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同时注意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切忌在没有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押题目。

4.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自学者要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习。在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而应当把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加深领会教材内容,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5.在理解教材各章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材中的例题,理解解题方法;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做好每一章后面的思考题和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应领会含义,理解概念,举一反三。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认真完成作业,要知道认真完成作业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非常有帮助。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对于学***度,你可以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展。在阅读课本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对于一些能够帮助理解的参考资料,可以做一些批注,如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或文章。

2. 如何考试。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解答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对于综合计算题,一定要注意解题步骤,不能过于简单,因为阅卷是按步骤给分的。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紧张,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避免考生在自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社会助学者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考生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3.社会助学者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对考生提出的问题,社会助学者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4.社会助学者应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本知识转化为识记工作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考生的综合素质。

5.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或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长度为150分钟。在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水笔、橡皮、直尺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重庆自考网还为各位考生提供【重庆自考自考题库】【重庆自考自考真题下载】【自考题库app下载】三大刷题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点击查看。


预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