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重庆自考网   /   备考试题   /   

2022年自考28778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2-06-23 17:28                       关注次数:                      

自考复习需要重视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是围绕大纲来的,所以复习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再结合考试大纲来弄懂重点、难点、疑点。因为考试大纲一般都是含有命题来指导思想工作、考试范围、命题要求等重要信息。为了辅助各位考生学习,重庆自考网自考频道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8778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自考28778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复习资料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独立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充实考生在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培养其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打基础。

本课程是在心理学基础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考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较深入地将心理测评与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结合起来,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 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 掌握各类心理测量工具的理论基础;

3. 合理判断各类心理测验工具优劣,能确选择用于心理档案建立的心理测验工具;

4. 能正确实施选用的心理测验工具,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解释;

5. 在一定程度上能依据实际情况编制用于心理档案建立的心理测验工具。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一般测量与测验的定义、性质、理论基础、测量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分类,理解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一般测量概述

1.1.1 测量及其种类

1.1.2 测量的基本要素

1.1.3 测量的量表

1.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1.2.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1.2.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1.2.3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

1.2.4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1.3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

1.3.1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

1.3.2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价值和作用

1.4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

1.4.1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4.2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测量的概念、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测量的基本要素与测量量表(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测量的定义;②量表的定义;③度量的含义。

领会:①测量的要素;②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和心理测量。

简单应用:①测量精确度的影响因素。

综合应用:①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四种不同水平测量量表的区别与应用。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心理与教育测量;②心理特质;③心理测验;④样本;⑤行为样本;⑥测验标准化。

领会: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征;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简单应用:①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综合应用:①如何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量表的所属水平。

(三)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②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③文字(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操作)测验;④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简单应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功能。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第四节的内容)

领会:①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简单应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四、本章关键问题

测量的基本要素;量表的不同水平及其各自特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类型及功能。

第二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心理发展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2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2.1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

2.2.2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

2.2.3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2.4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2.3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2.3.1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解放前的发展

2.3.2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新中国的发展

注:“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不纳入考核范围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冯特;②沈干;③高尔顿;④卡特尔;⑤比纳;⑥比纳-西蒙量表。

领会:①西方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基本轨迹。

简单应用:①高尔顿对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贡献;②卡特尔对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贡献;③比内对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贡献; ④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当代趋势。

(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廖世承;②陈鹤琴;③陆志伟;④肖孝嵘;⑤周先庚;⑥林传鼎。

简单应用:①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在新中国的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什么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误差及其各种类;了解真分数的含义;掌握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3.1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3.1.1 心理特质的含义

3.1.2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

3.2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3.2.1 测量误差的含义

3.2.2 测量误差的种类

3.2.3 测量误差的来源

3.3 真分数及其有关假设

3.3.1 真分数的含义

3.3.2 真分数的有关假设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心理特质的定义。

领会:①心理特质含义的理解。

(二)测量误差及其来源(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测量误差;②随机误差;③系统误差。

领会:①测量误差种类。

综合应用:①测量误差的来源。

(三)真分数及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真分数的含义;②平行测验。

领会:①真分数、观测分数与误差的关系;②经典测量理论(CTT)数学模型(公式3.1);③经典测量理论的有关假设。

综合应用:①如何理解经典测量理论(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②观测分数变异与真分数变异的构成(公式3.2、3.3、3.4)。

四、本章关键问题

心理特质测量中误差的各类与来源;经典测量理论(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第四章 测量信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度的概念;理解信度的作用;掌握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信度的主要方法;理解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4.1 信度概述

4.1.1 什么是信度

4.1.2 信度的作用

4.2 信度的估计方法

4.2.1 重测信度

4.2.2 复本信度

4.2.3 分半信度

4.2.4 同质性信度

4.2.5 评分者信度

4.2.6 成套测验综合分数的信度

4.3 提高信度的方法

4.3.1 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

4.3.2 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信度概述(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信度的定义。

领会:①三种等价的信度定义;②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的关系。

综合应用:①信度的作用。

(二)信度的估计方法(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评分者信度。

领会:①重测信度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②同质性信度的含义。

简单应用:①使用重测信度的前提条件;②使用复本信度的前提条件;③使用分半信度的前提条件和范围;④克龙巴赫α系数的计算步骤;⑤⑥⑦

综合应用:①不同条件下评分者信度的计算;②成套测验综合分数的信度的常用计算方法。

(三)提高信度的方法(第三节的内容)

领会:①不同类型的测验的信度水平。

综合应用:①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②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信度的各种定义及其信度估计方法;影响信度的各种因素。

第五章 测量效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效度的概念及其与信度的郑敏了解效度的种类,掌握各种效度的估计方法;掌握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5.1 效度概述

5.1.1 什么是效度

5.1.2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5.2 效度的评估

5.2.1 内容效度

5.2.2 结构效度

5.2.3 实证效度

5.3 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5.3.1 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5.3.2 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效度概述(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效度;

领会:①理解效度的含义;②理解(公式5.1)。

简单应用:①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二)效度的评估(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内容效度的定义;②结构效度的定义;③实证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的定义;④效标的定义;⑤同时效度的定义;⑥预测效度的定义⑦

领会:①理解内容效度的含义;②内容效度的适用范围;③构念/结构的操作性定义;④同时效度与预测效度的作用;⑤常用效标⑥⑦

简单应用:①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②五种结构效度的估计方法;③效标效度的估计方法。

综合应用:①内容效度的逻辑分析法步骤;②结构效度的确立步骤;③效标效度的确立步骤;④效标效度估计的命中率方法。

(三)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第三节的内容)

领会:①不同类型测验与不同效标之间的效度系数适宜水平。

简单应用:①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

综合应用:①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构想的效度和实证效度及其确定方法与评价;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第六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验项目难度的意义,难度指标的计算及项目难度对测验的影响;了解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意义,区分度的计算及项目区分度对测验质量的影响;了解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掌握项目分析的一般过程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6.1 测验项目的难度

6.1.1 难度的意义

6.1.2 项目难度的计算

6.1.3 项目难度水平的确定

6.2 测验项目的区分度

6.2.1 项目区分度的意义

6.2.2 区分度的计算

6.2.3 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6.2.4 区分度的相对性

6.3 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6.3.1 客观测验题中的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6.3.2 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矫正

6.4 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测验项目的难度(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难度的定义。

简单应用:①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

综合应用:①如何确定测验难度水平;②难度对测验分数分布的影响。

(二)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区分度的定义;②内部效标的含义;③区分度的取值范围。

领会:①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②区分度的相对性。

简单应用:①项目鉴别指数法的分组依据及适用条件;②题目鉴别指数评鉴;③区分度计算中相关法的适用条件。

(三)猜测问题与猜测率(第三节的内容)

领会:①理解猜测误差的来源。

(四)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第四节的内容)

综合应用:①如何对选择项的反应模式进行分析。

四、本章关键问题

难度的计算及其对测验分数分布的影响;区分度的计算及其与难度的关系;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

第七章 测验常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种导出分出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常模编制的方法和掌柜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7.1 分数转换

7.1.1 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7.1.2 百分等级分数

7.1.3 标准分数

7.1.4 标准分数的变式

7.1.5 标准九分数

7.1.6 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7.2 分数合成

7.2.1 分数合成的意义

7.2.2 分数合成的方法

7.3 常模编制

7.3.1 常模团体与常模

7.3.2 制定常模的过程

7.3.3 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分数转换(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原始分数的定义;②导出分数的定义;③百分等级分数的含义;④标准分数的含义;⑤正态化的标准分数的含义;⑥标准九分数的含义⑦

领会:①百分等级分数的优缺点;②标准分的性质;③T分数及其变化形式;④常用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

简单应用:①百分等级分数的计算;②标准分的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①正态化的标准分数的转换方法。

(二)分数合成(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分数合成应考虑的问题。

简单应用:①分数合成的种类。

综合应用:①直觉合成、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回归、多重划分等分数合成方法的适用条件。

(三)常模编制(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常模的定义;②常模团体的定义;③发展常模的含义;④组内常模的含义;⑤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年龄常模、年级常模、智商、教育商数、成就商数、百分等级常模、标准分数常模、剖析图等)的含义。

领会:①常模团体的选择;②剖析图的解读。

简单应用:①确立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②制定常模的过程;③年龄常模的基本要素。

综合应用:①各种常模参照分数使用的范围。

四、本章关键问题

分数转换的主要技术(各种导出分数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常模参照分数导出分数及其种类。

第八章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测验编制的程序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并把握实施测验的主要技术性问题和分数解释的方法;了解心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8.1 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

8.1.1 确定测验目的

8.1.2 制定编题计划

8.1.3 编辑测验项目

8.1.4 预测与项目分析

8.1.5 合成测验

8.1.6 测验标准化

8.1.7 鉴定测验

8.1.8 编写测验说明书

8.2 测验的实施

8.2.1 测验的实施过程

8.2.2 测验分数的解释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测验标准化的定义。

领会:①测验目的的主要内容;②编题计划的主要内容;③编题计划的主要用途;④收集测验资料的三个原则;⑤测验项目形式的选择;⑥编写测验项目的注意事项;⑦预测时的注意事项;⑧常用的测验项目排列方式。

简单应用:①如何合成测验;②测验标准化的内容;③鉴定测验的主要内容;④测验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综合应用:①编制一个可供使用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验的基本程序。

(二)测验的实施(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测验指导语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简单应用:①测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②测验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消除;③建立与受测者良好协调关系的技巧;④高德曼的测验分数解释模型。

综合应用:①测验实施的主要技术;②解释测验分数意义的基本原则;③如何向受测者解释实验分数。

四、本章关键问题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合成的一般程序;测验实施的主要技术,尤其是测验分数的解释。

注意:第九章的内容不列入考核范围。

第十章 目标参照测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特殊意义;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合格分数分界点的确定过程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0.1 目标参照测验概述

10.1.1 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

10.1.2 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

10.1.3 目标参照测验的应用

10.2 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

10.2.1 内容范围的确定

10.2.2 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

10.2.3 目标参照测验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10.3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0.3.1 信度及其估计

10.3.2 效度及其估计

10.4 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

10.4.1 专家判定法

10.4.2 Angoff方法

10.4.2 Bookmark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目标参照测验概述(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戈莱塞和克劳斯;②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

领会:①常模参照测验与目标参照测验的区别。

综合应用:①目标参照测验的意义(作用)。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目标参照测验内容范围的共同点;②目标参照测验项目难度的指标;③目标参照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指标。

简单应用:①命题细目表的构成要素;②目标参照测验的预测方法。

综合应用:①目标参照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②目标参照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三)目标参照测验的信效度分析(第三节的内容)

领会:①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指标;②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的评估指标;③相关系数作为目标参照测验信度指标的不合宜性。

简单应用:①分类一致性信度的计算;②目标参照测验的预测方法。

综合应用:①目标参照测验项目的信度分析;②目标参照测验项目的效度分析。

(四)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第四节的内容)

识记:①目标参照测验分数的分界点的定义;②三种目标参照测验分数分界点的专家判定方法:Nedelsky方法、Angoff方法和Bookmark方法;③两种目标参照测验分数分界点的效标组预测方法:临界组法和对照组法。

简单应用:①分数分界点在目标参照测验实际应用中的必要性;②如何解释目标参照测验分数。

四、本章关键问题

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包括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目标参照测验的结果分数解释。

第十一章 学绩测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绩测验的性质、作用和分类;掌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编制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标准化学绩测验的性能、编制方法以及题库的建设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1 学绩测验概述

11.1.1 学绩测验的性质

11.1.2 学绩测验的作用

11.1.3 学绩测验的分类

11.2 标准化学绩测验

11.2.1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

11.2.2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

11.2.3 国外常用标准化学绩测验简介

11.2.4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题库建设

11.2.5 我国高考的标准化试验

11.3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

11.3.1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

11.3.2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步骤与方法

11.3.3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绩测验的性质、作用与分类(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学绩测验的定义;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与标准化学绩测验;③考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

领会:①学绩测验与一般心理测验的关系;②最佳行为测验与典型行为测验的区别;③认知性心理品质的优劣表现;④学绩测验与一般性向测验的关系;⑤⑥⑦。

简单应用:①比较自由反应型试题与定向反应型试题的性质与功能。

综合应用:①学绩测验的性质与作用。

(二)标准化学绩测验(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学绩测验的标准化;②斯坦福成就测验的性质;③斯坦福成就测验的常模;④关键数学算术诊断测验的内容;⑤高质量的标准化学绩测验题库的性质;⑥⑦。

简单应用:①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②斯坦福成就测验及其2个配套测验的适用范围;③关键数学算术诊断测验的适用范围。

综合应用:①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步骤与方法;②关键数学算术诊断测验对被试数学技能诊断的四个层次;③学绩测验题库的建设方法。

(三)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第三节的内容)

简单应用:①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应用:①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步骤与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实例说明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编制;已有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适用范围及其实施方法。

第十二章 能力测验(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智力测验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掌握各种智力测验的主要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2.1 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

12.1.1 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

12.1.2 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

12.1.3 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

12.2 个体智力测验

12.2.1 比纳量表

12.2.2 韦克斯勒量表

12.2.3 戴斯的认知测验

12.3 团体智力测验

12.3.1 陆军测验

12.3.2 瑞文推理测验

12.3.3 认知能力测验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智力测验的理论与传统智力测验的问题(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②瑟斯顿的智力多因素论;③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④弗农的智力层次理论;⑤詹森的智力振荡理论;⑥斯腾伯格的智力认知成分理论;⑦戴斯等的PASS理论;⑧高尔顿;⑨⑩

领会:①第一个智力量表;②从智力理论的研究趋势看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问题;③基于传统智力测验的智力常态分布。

简单应用:①对传统智力测验公平性的质疑;②基于智力可变性看传统智力测验的预测效度。

(二)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节的内容)

领会:①比纳量表的发展,从年龄量表到比率智商再到离差智商;②斯坦福-比纳量表的信度与结构效度;③韦克斯勒量表的理论基础;④戴斯-纳格得尔里认知评估系统的理论基础。

简单应用:①中国比纳量表的适用范围;②不同版本韦克斯勒量表的适用范围;③戴斯-纳格得尔里认知评估系统对不同困难儿童的认知诊断。

(三)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第三节的内容)

领会:①陆军甲、乙测验的主要特点;②瑞文推理测验的性质;③瑞文推理测验的理论假设;④瑞文推理测验中国修订本的常模;⑤瑞文推理测验中国修订本的信度。

简单应用:①三个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和适用范围;②认知能力测验的组成部分及适用范围。

四、本章关键问题

常用智力测验在理论基础、施测形式和实施对象等方面的适用范围及其选用。

第十三章 能力测验(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与编制;了解典型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理解特殊能力测验的作用;了解典型特殊能力测验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理解创造性测验的理论,了解典型特殊能力测验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3.1 能力倾向测验

13.1.1 能力倾向测验的产生

13.1.2 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13.1.3 具体能力倾向测验介绍

13.2 特殊能力测验

13.2.1 音乐能力测验

13.2.2 美术能力测验

13.2.2 机械能力测验

13.3 创造力测验

13.3.1 发散思维研究与创造力测验

13.3.2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13.3.3 托伦斯假造性思维测验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能力倾向测验特点及典型测验(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能力倾向的定义;②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MA)。

简单应用:①能力倾向测验的三个特点;②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的性能及适用范围;③分辨能力倾向测验(DAT)的性能及作用;④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的性能及作用;⑤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AT)的性能。

(二)特殊能力测验的性能及常见测验(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音乐能力的结构。

简单应用:①能力倾向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在应用上的差别;②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与音乐能力测验图的性能比较;③梅尔美术判断力测验、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和霍恩美术能力问卷的性能比较;④明尼苏达机械拼合测验、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明尼苏达书面形式拼板测验、本耐特机械理解能力测验的性能比较。

(三)创造力测验的性能及常见测验(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聚合思维的定义;②发散思维的定义。

领会:①音乐能力的结构;②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的理论模型;③创造力测验的优缺点。

简单应用:①能力倾向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在应用上的差别;②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与音乐能力测验图的性能比较;③梅尔美术判断力测验、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和霍恩美术能力问卷的性能比较;④明尼苏达机械拼合测验、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明尼苏达书面形式拼板测验、本耐特机械理解能力测验的性能比较;⑤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的性能及适用范围;⑥托伦斯假造性思维测验的性能。

四、本章关键问题

常用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性测验在理论基础、施测内容和实施对象等方面的适用范围及其选用。

第十四章 人格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格的内涵和人格测量发展的历史;理解人格测量的编制方法,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人格自陈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使用方法与评价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4.1 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

14.1.1 人格与人格测量

14.1.2 人格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14.2 自陈量表

14.2.1 自陈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

14.2.2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使用

14.2.3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使用

14.2.4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使用

14.3 投射测验

14.3.1 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

14.3.2 罗夏克墨迹测验简介

14.3.3 主题统觉测验简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格测量的理论基础、简要发展史及信度和效度问题(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人格的心理学定义;②人格测量的定义。

领会:①人格本质的理解;②高尔顿的人格评定量表;③克雷普里林的联想测验;④武德沃斯的个人资料调查表;⑤罗夏克墨迹测验。

综合应用:①人格测量信效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方法。

(二)自陈量表(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自陈人格测量的含义;②自陈量表的含义。

领会:①自陈量表编制的基本假设;②自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③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开发与中国版本的修订;④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人格因素名称;⑤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开发与中国修订;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开发与中国修订。

简单应用:①编制自陈量表项目时应注意的问题;②自陈量表的特点;③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适用范围;④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适用范围;⑤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适用范围。

综合应用:①自陈量表的试题编制方法;②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使用方法;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使用方法;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使用方法。

(三)投射测验(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投射的含义;②莫瑞最早在心理测量学上提出投射技术。

领会:①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②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假设。

简单应用:①投射技术的基本方式;②投射测验的特点;③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④罗夏克墨迹测验的材料;⑤主题统觉测验的材料。

综合应用:①罗夏克墨迹测验的实施程序;②主题统觉测验的实施程序。

四、本章关键问题

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方法;常用人格测验在理论假设、测验形式和实施对象等方面的适用范围及其选用。

第十五章 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焦虑的内涵和测验方法;理解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人格自陈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使用方法与评价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5.1 焦虑测验

15.1.1 焦虑概述

15.1.2 焦虑测验

15.2 兴趣测验

15.2.1 兴趣测验概述

15.2.2 常见的职业兴趣测验

15.3 态度和品德测量

15.3.1 态度测量

15.3.2 品德测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焦虑测验(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焦虑的含义;②焦虑的主要表现。

领会:①弗洛伊德对焦虑的理论理解;②毛瑞对焦虑的理论理解;③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含义。

简单应用:①显性焦虑量表(M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验焦虑问卷(TAQ)、测验焦虑量表(TAI)、贝克焦虑量表(BAI)、汉密顿量表(HAMA)的适用范围;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验焦虑量表(TAI)的常模;③汉密顿量表(HAMA)的性能与实施。

(二)兴趣测验(第二节的内容)

领会:①兴趣差异的表现;②兴趣测验关注的基本问题;③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SI I,1994)的性能及用途;④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的构成形式;⑤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的计分办法;⑥霍兰德的自我指导问卷(SDS)的组成部分。

简单应用:①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SVIB)的编制;②斯特朗-坎贝尔职业兴趣问卷的结果解释及计分办法;③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与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SI I,1994)的比较;④库德职业搜索与个人匹配(KCS,1999)评分程序中的个人匹配方法;⑤霍兰德的自我指导问卷(SDS)的基本内容与实施过程。

(三)态度和品德测量(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态度的含义;②外显态度的含义;③内隐态度的含义;④威尔逊的双重态度模型;⑤品德的心理学含义;⑥情境测验法;⑦。

领会:①态度测量的性质;②态度测量的两种类型;③等距量表法(瑟斯顿量表)的基本思路;④利克特量表法的基本思路;⑤哥特曼量表法的编制思路;⑥品德问卷测量法的局限;⑦哈特松和梅尔的真实活动情境测验的做法。

简单应用:①态度的量表测量方法;②等距量表法(瑟斯顿量表)的收集与编制;③等距量表法(瑟斯顿量表)项目评定与计分标准;④等距量表法(瑟斯顿量表)的局限;⑤利克特量表法的项目表述、等级评定的项目筛选;⑥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基本程序;⑦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⑧品德问卷测量法的三种形式。

四、本章关键问题

常用焦虑测验、兴趣测验、品德与态度测验在理论假设、测验形式和实施对象等方面的适用范围及其选用。

第十六章 测量的综合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了解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了解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6.1 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16.1.1 心理咨询概述

16.1.2 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16.2 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

16.2.1 人事测评概述

16.2.2 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

16.3 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16.3.1 教育评价概述

16.3.2 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一节的内容)

识记:①心理咨询的概念。

领会:①心理咨询的三个核心过程。

综合应用:①心理测量在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中的应用;②心理测量在神经症、人格障碍等咨询中的应用。

(二)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第二节的内容)

识记:①人事测评的含义;②胜任力的含义。

领会:①人事测评的工作步骤;②胜任力的冰山模型;③麦克里兰素质词典。

综合应用:①胜任力评估方法。

(三)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第三节的内容)

识记:①教育评价的含义;②胜任力的含义。

领会:①评价与测量的关系;②教育评价的性质;③心理测量在教师与管理者评价中的应用。

简单应用:①教育评价的功能;②教育评价的过程。

综合应用:①心理测量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利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学生心理发展(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例)和心理问题(以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进行诊断与评估;利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胜任力进行诊断与评估;利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诊断与评估。

注意:第十七章的内容不列入考核范围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三、关于自学教材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戴海崎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 剩下,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要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的发生,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出题目押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核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易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考本大纲附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重庆自考网还为各位考生提供【重庆自考自考题库】【重庆自考自考真题下载】【自考题库app下载】三大刷题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点击查看。


预报名